2015年4月29日 星期三

工業4.0你們準備好了嗎?(對設備業)

其實工業4.0是對應到整個工廠的變化,
而PLC大多只是一個設備,
所以工業4.0,對設備而言,
其實沒有太多的需求。
==================
1.跟上層/平行層設備,資料的交換管道準備。
例:Ethernet、NET/G、NET/H、FL-NET都可以算是。因為工業4.0的規範還沒訂出來。
2.傳感器(SENSOR)的資料收集,上傳。
傳感器屬於設備內的零件,所以只要透過PLC的方式收集即可,不一定要對應到工業4.0的通訊規格。
3.製程條件的遠端編輯/操作。
上層的整線/整廠電腦可以透過某種方式,來改變設備的製程條件。
===================
以上看起來好像不太智能化,
但如果每個設備都要做到智能化,
仿AI人工智慧,智能調整,對設備而言,差異太大,
不論人力、能力,都不太可能達到,
所以把設備當成整廠電腦的手腳,完全聽上層的命令,
把AI人工智慧做到整廠/上層,個人覺得才是比較好的方式。

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

有時候在現在的行業待久了,會以為自已什麼都懂了,

有時候在現在的行業待久了,會以為自已什麼都懂了,
當離開這個行業,你會發現,外面的世界有多大。
時時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,
在工作時間之外,再培養其他興趣,
會對目前的工作有不同的想法。

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

工業4.0是什麼!?

工業 4.0 (Industry 4.0) 是一個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戰略計劃,由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,投資預計達 2 億歐元,用來提昇製造業的電腦化、數位化、與智能化。目標是建立具有適應性、資源效率、及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 (Smart Factory),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以及商業夥伴。其技術基礎是智慧整合感控系統 (Cyber-Physical System, CPS) 及物聯網 (Internet of Things, IoT)。

===以上wiki百科都有寫
.
===以下是西門子來解譯工業4.0

德國推動工業4.0原因:因為未來人口減少,人力下降,為了維持競爭力而推行的計劃. =>提高競爭力(increasing competitiveness)
.
而為了達到這個目標,分開三大方向:
1.增加效能(increase efficiency)
2.縮短開發到上市時間(shorten time-to-market)
3.增加靈活性(Enhance flexibility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.增加效能:不單單只設備的產能,節省能源也算是增能效能之一
.
2.縮短開發到上市時間:未來產品生產周期越來越短,所以如何加快產品從開發到上市時間,也是增加競爭力的方法之一。
這裡指的是大數據的概念,協助產品在開發時,就可以得到結果,不一定要生產才知道。
.
3.增加靈活性:指的是生產線的靈活性,可能依不同產品,快速調整產線,達到需求。以應該未來波動市場。
.................結束了.......................
白話文一點:
1.設計一個產品後,智慧工廠未生產前,就用模擬的知道該產品可能的問題,或製程問題。
2.key單 到智慧工廠後,工廠會自動調配生產的設備及製程,到出貨。
3.單一設備有問題,會自動調配其他設備支援,或是減速生產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目前最接近工業4.0的工廠就是晶圓廠。
1.要生產晶片時,先跑模擬軟體,就可排除一些設計問題,之後才投產。
2.工廠都是全自動搬運,由系統決定製程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然而目前大多數的廠商是著眼在「智慧整合感控系統 (Cyber-Physical System, CPS) 及物聯網 (Internet of Things, IoT)」,
這部份應該只算是增加生產線的靈活性。不算是工業4.0的全部。

.
.
.
.
想到再補充........................